光耦放大电路问题--请问二极管DL1有何作用
〖One〗、DL1中的发光二极管在光耦放大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电/光转换。具体来说:电信号转换:发光二极管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这是光耦工作的之一步,也是实现电气隔离的关键环节。光信号传输:转换后的光信号在光耦内部进行传输,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光藕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12V,9mA能否驱动光耦的二极管发光,长时间...
光耦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一般较低,通常为3V到5V。12V、9mA的电压和电流条件可以驱动某些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因电压过高导致损坏,需要串联适当电阻进行降压。导通电压:光耦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一般较低,常见的导通电压范围为3V到5V。
一般就是3V,5V的就行了。正常情况用不会烧毁的,要是电压电流大了可能会爆。
光耦的导通电压是指驱动光耦内部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值,也称为前向电压。在具体数值上,光耦导通电压一般在2V到5V左右。但这个数值对不同的光耦或使用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必须借鉴特定光耦的数据手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电压值是驱动发光二极管的,不是决定光电三极管导通的电压。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PC817的输入侧是发光二极管负载,导通电压大约1-3V,应该串联一只电阻接入,并且控制驱动电流在1-10mA之间。
如图,D1就是反峰二极管的接法,光耦中发光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只有几伏,如果有一反向负脉冲,幅值超过发光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光耦就会损坏,接入D1后,加在发光二极管的反向电压箝制在0.7V。起到保护作用。一般用交流信号触发发光二极管都应该并接反峰二极管。
TLP521-1(光耦),输入电压的范围?输出电压的范围!
综上所述,TLP5211光耦的输入电压范围需借鉴具体数据手册确定,而输出电压范围则不应超过其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的更大值55V。
光耦TLP521的输入端可以看作一个发光二极管。为了保护发光二极管,通常需要限制其电流在20mA以内。R1阻值的计算 *** :输入电压减去发光二极管的压降,然后除以20mA,即可得到R1的阻值。例如,如果输入电压为5V,发光二极管压降为8V,则R1的阻值为 / 20mA = 160Ω。
TLP521的LED在10mA时更大压降3V,用3V是可行的。光耦: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东芝TLP521-1,-2和-4组成的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耦合到光三极管。
TLP521在低电流段(0.03-5mA)接近于线性传输,超过此范围为非线性。真正的线性光耦,需要反馈端、使用放大电路来修正线性传输特性。
-2脚之间并联电阻是分流作用,防止发光二极管暗亮产生误动作。以TLP521-1为例,输出端为NPN型光电三极管结构,3脚为发射极,4脚为集电极,受光点为基极,接线方式有两种:『1』3脚下拉电阻接地,4脚接+5V,3脚为I/O输出端,这种接法导通输出为1,截止输出为0。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